ZIMUHOME
直面内心,勇于自目。专注亚文化领域!

科普|SP的小圈是什么圈?

2022-05-25

“我是玩小圈的。”你有听过朋友这样说吗?小圈其实是一个及其本土化的概念。从最核心的定义来描述,是指以SP的实践为核心而聚集的人们。在国外,拥有这一类喜好的人群往往使用“spanko”(喜欢SP的人)来描述自己,ta们仍旧会使用“恋物p”来形容自己的这一喜好。

我们曾经写过一篇《spank科普:字母圈小圈六种类型的小贝》!也是对小圈的科普。今天,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小圈的朋友们为什么打屁屁会快乐吧。

科普|SP的小圈是什么圈?

小圈与大圈?

但理所当然的——“圈”,即代表了某种社群。仅仅用一种行为的实践来描述,显然是不够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与社群内部的文化,无疑是构成了小圈的真正内涵。

小圈——与所谓的大圈即字母圈相对,最为显著的区分就在于对于杏的不同态度。ta们将SP作为实践的核心内容,而并不将杏作为其所追求的目标。在ta们看来,SP本身成为了目的而非手段,“杏快感”本身似乎并不再是追求的对象,被放置在了一旁,并成为与大圈作出区分的一面鲜明的旗帜。

那么——是什么让SP与管教本身成为了一种快感的来源?SP与管教又是否能够真正地与杏快感做到完全的剥离呢?

为什么SP会让人快乐

有文章指出:从广义上讲,有两类成年人喜欢SP,一些“天生”的受方,从小就对SP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另一种则是生活中以不同的原因而喜爱上SP的。

已有一定的医学论文指出臀部和生殖器区域之间的神经联系——这指出了打屁股与杏快感之间的直接关联度,而另一部分的人群则因为对于疼痛的依恋而热爱SP行为。但依旧不能完全地解释对于SP的喜爱——获取疼痛或者快感的方式无疑是非常多的,而究竟是什么让SP成为了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种快感获取方式,仍旧是让人困惑的。

一些理论提到这种对身体私密区域的侵入(即使是经过双方同意的)可以被视为类似心理上特殊情结,但并非所有人都这样看待。 因此,SP是一种明显模棱两可的活动,其确切含义取决于环境和所涉及的人。 它可以被视为(1)纯粹的纪律;(2) 纪律严明但带有se情色彩的;(3) 带有纪律色彩的情se;当然,这些分析也不过只是提供了一种理解自己快感的方式,每个人都可能有所不同。

科普|SP的小圈是什么圈?

中世纪教堂中的SPANK浮雕

回顾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人对于SP和管教的喜爱是由于“某种替代杏创伤”或是对“曾经缺少的管教的渴望”所导致的。但这无疑也很容易导向负面的结论——即你的fetish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导致的变态结果,从而产生负罪感和自我怀疑。

去杏化——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小圈是无杏的,只玩SP”,这里的无杏指的是狭义的杏行为。小圈的去杏化,看起来使得这一群体得以逃脱了与杏相关的“种种乱象”——这也多多少少赋予了小圈一定的正当性:我们所追求的仅仅只不过是单纯的SP与管教——而管教还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良善。

科普|SP的小圈是什么圈?

朝鲜笞刑,在世界各地皆存在以打屁股进行的刑罚

这看上去无疑是一套无比自洽且美好的叙述,但其中似乎依旧有种种的问题存在,需要被澄清。

“去杏化”的观点在广义的BD5M社群中也会被频繁提到。在一些BD5M实践者中,也会认为去杏化的声明是有利的,ta们更多地将BD5M作为一种亚文化(而更加淡化其中的杏意味)来进行推广。它因此而更加坦荡、更加敢于出现于人前,同时可以规避某些风险,也一定程度上洗刷了其身上因为杏而存在的私密杏与羞耻感。最为典型的例子即是绳缚——如今它已经偶尔能够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表演,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而非情欲的表达出现。

那么有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杏一定是羞耻的吗?”(对于这一问题大家似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反思)或者更进一步需要提问的是:BD5M中的许多项目(包括SP)也并不直接作用于杏器官的刺激,那么有杏或者没有杏的区分和边界又究竟在哪里?BD5M实践中所产生的快感是否与杏相关,真的那么重要吗?

中世纪壁画中的打屁股

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值得研究,我们无法给出所有答案,却是这其中的问题值得大家不断去思考。在小编看来,这些问题远非一个“是”或者“否”可以囊括的,它是模糊的、不确定的,甚至随着整个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而比起一个确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明白,究竟是什么让你拥有了这样一个确定的答案并深信不疑。

我们暂且把这些问题搁置一边,只看具体的实践来说,一个严肃的问题也难以逃过——小圈低龄化,有很多未成年实践者加入其中。

当然此处题应再荡开一笔,去说一说关于未成年杏自由以及选择自由的问题。“未成年”不过是一条划定了的明确的红线,它的潜台词其实是“没有建立成熟的价值观、无法为自己所作出的言行负责的人”。

也许有早熟者在十五六岁就已经有自己的理智,亦有年已二十有余也未能建立成熟的价值观的人在。而对于心智并未完全成熟、也并不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人而言,且不说与杏相关的危险杏(我们姑且认定这种“与杏无关”的声明是真实的)光谈来自ta人的所谓管教,也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无人能够保证这种管教是良好的——毕竟它缺乏常规教育系统与家庭教育的监管,这无疑是十分危险的。总而言之——去杏化这件事,是远非看起来那么简单,亦非看起来那么美好的,不要因为宣称“无杏”而放松警惕。

当然,小编也并非想要下断言称某一种行为的错误。就个体而言,我们理应当尊重理解每一种爱好与每一种选择——只要满足最为基本的SSC(安全、理智、知情同意)原则,或者在两愿之下风险共担,那旁人其实也无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