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联想到的权力, 服从,与ssc原则
在偶然间看到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在实验中的一些关于权力,服从, 人性之前的关联让人不由得思考正如圈子里面的服从,权力,以及产生的后果!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绕,但是看完整篇文章我希望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什么是米尔格拉姆实验?
米尔格拉姆实验(Milgram Experiment)是上世纪60年代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Milgram)的名字命名的一系列著名的实验,1963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希望验证人类对权威的服从性究竟有多高。
这个实验最有趣的地方是实验设计,因为这个实验的单盲设计了两层“壳”,米尔格拉姆教授一共招募到了40位志愿者做被试。被试会被带到耶鲁大学的实验室,遇到另外一位“被试”,以及一位实验管理人员。
抽签的过程,就由这两名“被试”参加,用来确定角色: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两个签都是写的“老师”,所以,真正的被试自然会认为,另外一个被试是“学生”。然而其实,那个“被试”是实验人员扮演的。
“学生”会被关在一个屋子里,绑在椅子上,手腕处贴有一个电极,用来实施电击。
“老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去往另外一间屋子,两个房间视觉完全隔离,听觉通过麦克风和音箱实现双向互通。“老师”角色的任务只有两个,第一是读词,每次读若干单词的组合;第二个任务是,学生被要求重复老师读过的词汇,如果读错的话,“老师”要按面前的30个开关。这30个开关依次代表着15伏特、30伏特、45伏特……,一直到450伏特结束。
每当“学生”读错一次,“老师”就被要求用更高一级的开关实施电击。“学生”的错误越来越多,所遭受的“电击”就会越来越厉害,哀嚎声和求饶声也就越来凄厉,实验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表现出了生理的不适,并询问实验管理人员是否继续,得到的答案一律是,“请继续”。
最终的数据是,300伏特以前,没有人停止实验,最终有26个被试,完成了450伏特的电击,远远超过实验之前其他心理学家所预测的3%。这个数据,非常说明问题。
当然,最后我会告诉你,正如米尔格拉姆告诉大家的那样,并没有真正的电击存在,只是扮演“学生”的实验人员故意读错词,然后表演被电击的惨烈反应,而真正的被试不知道而已。那么,我们人类的自我意志究竟有多么强大,才能突破规则或命令的要求,遵守自己的内心来做出自我的选择呢?
其实在做这个宝验之前。米尔格拉姆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对耶鲁大学的一些老师和学生进行一个调查。说我们打算做这样一个实验,你认为有多少人会对学生进行电击?而且会按下最后一个450v电压的按钮盘?没有一个人认为有人会按下最后一个按钮。但事实上有三分之三的人都按下最后一个按钮。那么米尔格拉姆把这个实验结果在业内公开了之后。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很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都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他肯定不会去按下最后一个按钮。但是这些局外人都是站在不同的视角观看这个实验,米尔格拉姆认为,人类的内心深处深藏着一种“对于权威、权力服从”的心理。你会不自觉地服从权威服从命令。
米尔格拉姆实验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米尔格拉姆实验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揭露人性的实验。这个实验展现了在人的行为准则之中,服从外界权威指令的优先级,要高于自己的道德判断。也就是只要你认可了权威,即使权威者让你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人也会选择服从。
从米尔格拉姆实验中我们可以读懂什么?
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服从外界权威指令的优先级,要高于自己的道德判断。也就是只要你认可了权威,即使权威者让你做违背道德的事情,人也会选择服从。”不管是米尔格拉姆实验中的结果还是过程我们可以结合圈子来进行一些思考。
米尔格拉姆实验中的扮演者我们把理解为圈子的角色扮演亦或者角色代入,以我们圈子的dom/s和sub/m为例,众所周知sub/m代表的是顺从者,dom/s代表是主导者,那么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老师是dom/s而学生是sub/m呢?显然这个理解是不对的!真正的角色代入应该是dom/s是实验管理员,sub/m是老师,而学生我们可以把理解为抽象的事物,比如可以是一种结果或者是一个事物。
那么现在定义好了各自的角色后,我们来试想一下不管是D/S关系还是5M关系中主导者(dom/s)与顺从者(sub/m)是否与米尔格拉姆实验存在一些关联呢?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中看似操作一切的老师反而是顺从者(sub/m),因为他是在接受实验管理员的指令,而这个实验管理员是不是像一个下达任务和命令的(dom/s),在该实验中老师角色(顺从者)在明知可能对学生造成一些伤害的部分实验者为什么没有终止?这种权力的服从指令下学生(后果)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好了再我们思考以上两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再将自己的视线拉回到圈子,在圈内关于服从/命令,之前圈子流程很广的“主人命令我考上清华”的梗。”这个梗大部分是笑料而还有一部分则是权力赋予下的服从与指令,并且相当于这个诙谐幽默的梗,但多数的服从与指令则是非理智,非安全,非知情同意的,比如强迫接受不喜欢的事物,比如对自己或他人造成危害等等。
所以当我们将米尔格拉姆实验与圈子的特质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再次的重复ssc原则,以及我们是否可以从米尔格拉姆实验理解和包容圈子的服从关系?
由米尔格拉姆实验中权力/服从联想到ssc原则到底有多重要?
这里我们再次重复一下ssc原则,再以往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 RACK原则与PRICK原则是什么意思?与SSC原则的区别是什么?》
SSC 原则——即安全(safe)、理智 (sane)、知情同意 (consensual),目前其已成为现代字母圈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原则。
安全-
顾名思义,要做到身体安全,行为安全,心理安全。由于在游戏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故出现了“安全词”“安全手势”等一系列安全措施。
理智-
头脑,思维理智,情绪理智。理智一词对S/dom的要求很高,在游戏过程中保持理智其实很难,运用合适的控制,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手段,都要前提保证拥有一定理智,这也是区分优劣S/dom的一项重要指标
知情同意-
所有活动应当在所有参与成员完全知情同意其内容下进行,知情,指知道利弊、知道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意,指在理智、知情且双方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利益诱导、没有惩罚威胁的情况下依旧选择同意。任何玩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撤销或修改活动。
总结:当我们读完米尔格拉姆实验以及将圈子和米尔格拉姆实验的角色进行一个代入后(老师:sub/m,实验管理:dom/s,学生:产生的后果)我们再结合SSC 原则来思考,如果米尔格拉姆实验再开始之前遵守SSC原则那么他的结果是不是会出现变量?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圈子里面一再重复SSC原则的重要性。如果没有SSC原则的存在那么所有的圈内实践的结果都是米尔格拉姆实验的结果,甚至是超出米尔格拉姆实验,因为米尔格拉姆实验的参与者是正常的大众行为,而圈内实践是赋予了主导者顺从者角色的行为!
文末:正如一句谚语所说,“权力是危险的,危险是性感的,而理性,是驾驭它们的唯一方式。”所以我们从米尔格拉姆实验中或许能得出权力与服从,更应该得出的是由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联想到的权力, 服从,与ssc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