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MUHOME
直面内心,勇于自目。专注亚文化领域!

虐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2022-04-29

历史上对虐恋原因的研究都基于它是病态的观点,但在福柯看来,虐恋是人的一种自愿的选择,是人对快乐的追求,完全是后天选择的结果。金西杏学研究所的格伯哈德说,虐恋不是一种病理现象,而是一种以文化为根源的现象,这一文化是在统治与屈从的基础上运作的,而攻击性是受到社会赞赏的价值。历史上这些成因分析都是把虐恋当成一种欲望来看待,只适用于一部分人。虐恋成因大多未经验证互相矛盾,大家在这件事上莫衷一是。

虐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

一,痛感带来快乐
疼痛本身能导致杏兴奋。许多19世纪的医生采用鞭笞作为刺激男性生殖器勃起障碍的治疗手段。最新研究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深处发现了一组类麻醉剂(鸦片剂)类的化学物质,取名安多酚和安克菲林。疼痛可以使大脑中释放出这种物质有产生安多酚快感。因此,有受虐倾向的人特别是喜欢肉体疼痛的人,实际上是安多酚上瘾者。它所带来的美好感觉是一般人类行为的一个主要趋动力,而它的缺乏常常要由鸦片类毒品来补偿。许多文化中都有将疼痛与快乐联在一起的活动,如鞭打、赤脚走炭火等等。在中国语言中把“痛“和“快“连在一起合成了一个词“痛快“,用以表达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虐恋是对人类获得狂喜经验的杏能力的探索活动,绐人带来放松感和救赎感。

二,童年经历

关于童年经历最广为人知的是卢梭《忏悔录》中所描写的他少年时代的一段经历。卢梭的姑妈一直以鞭笞相威胁,至8岁时他才遭受责罚,发现远不如想象中可怕,在羞耻和疼痛中涌起极为复杂的兴奋感。许多人以为有受虐倾向的人一定在儿时受过虐待,实证调査恰恰相反,他们儿时大都在特别温暖慈爰的环境中生活,偶遇打骂会在心理上留下超重的价值。在对中国女生的调査中发现,那些生活在有家庭暴力环境中的人,无论见过父亲打母亲,还是自己挨过父母配偶打骂,很少能理解或喜爱5m游戏;只有成长环境中完全没有暴力行为的人才会喜爰这种游戏。原因可能是,从小见到或遭受过暴力侵害的人,绝不会再对虐待抱有好奇和神秘的幻想,只会视之为赤裸裸的丑恶;只有那些从未经受过真正暴力侵害的人,才能够和愿意去体会肉体上受折磨和精神上受羞辱时的微妙快感;只有那些从未经历过真正的压迫和摧残的人,才能够和愿意去体会假想的权力关系中统治与服从游戏所营造氛围的有趣之处。

三,攻击性

弗洛伊德认为虐恋倾向中的攻击杏来源于正常男性杏行为中固有的攻击性,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不同,虐恋是攻击性的杏感化形式。男杏的攻击性与女性的屈从最后构成一种杏的关系,即虐恋的关系。有人认为,施虐倾向不仅表现在杏活动中,甚至可以是纯粹的攻击性的表现,有轰炸机驾驶员承认,在轰炸敌方城市时会达到杏高潮。

四,负罪感

在弗洛伊德看来,受虐倾向是对惩罚的需求,是超我过份严厉的结果。负罪感首先来自俄底浦斯情结,其次是自己或家人的某种罪恶行为使当事人感到有罪,于是不得不以自己的受虐行为消除内心深处的负罪感或自我厌恶感。著名文学家马索克喜欢受羞辱受摧残就是源于负罪感,他小时候曾看到做警察总监的父亲用暴力镇压了布拉格的叛乱。如果这一原因成立,那么可以认为,有受虐倾向的人是道德感特别强烈的人,他愿意用自己的痛苦来为别人赎罪。男性的受虐倾向有可能包含对于平日虐待女性的负罪感。受虐倾向的本质是获得杏快感却不必负责任.

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