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慕圈子里面的“儒”学文化
我一直奉承的一个想法是让圈子多一些“儒和雅”少一些“俗”,所以会在空闲的时间去了解一些“儒家文化”,然后看是否能将圈子的风气变得更加的儒雅,让一些新人在接触圈子的时候不会被俗气劝退,亦或者让圈子渐渐的被包容接纳。而到底怎么才能让圈子里面多一些“儒”学文化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也在一直在寻求答案!最终发现定义一件事物首先需要别人认可你的观点!所以我我先从儒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我的观点!
用一句话概括儒学思想的精髓:以仁义为指导,通过礼的方式,实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目标。其中修身是修君子之德;齐家是治家,家庭和睦;平天下是治国,实现大同之世。从本体论来看,儒学的本体是仁义,而不是礼;从方法论来看,儒学实现目标的方法是礼;从认识论来看,儒学的目标是修身齐家平天下。
如果一个人砍掉儒学本体的维度,儒学思想的精髓就成了:通过礼的方式,实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目标。对这个逻辑去辩证,最终的结果必然就是:礼能够维持个人、家庭、社会的稳定,但也会造成家庭压迫、社会压迫,不利于时代发展。
这看似是一个辩证逻辑,实则这个人把儒学本体的维度砍了,也就是说,这实则是一个形式逻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思辩者思辩的层次太低,看不到思想家思想的本体,本体论往往过于深邃玄奥,于是愚昧者反而讥笑思想家,这些愚昧者之中甚至不乏持形式逻辑而不自知的哲学家、理学家。以仁义为指导,通过礼的方式,实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目标。如果现有的礼造成了家庭压迫、社会压迫,那就是说现有的礼本身违反了以仁义为指导的这一前提,违反了儒学的本体。
以上是我对“儒”学文化的一种理解,很多小伙伴可能儒学并不感兴趣,也可能对笔者的观点不敢苟同,不过没关系毕竟我们本文的核心是借”儒学文化“聊圈子长久之道。下面的观点才是我真正想要去战术的观点!
儒的意思是指有学识、有修养、有学问的人,放在圈子里面来讲就是:
1,懂圈子文化:各个圈子都有对应的规则,术语,禁忌,字母圈也不例外,你要去了解各种圈内术语的含义, 遵守圈子的各种规则,适应圈子文化氛围。
2,有修养:尊重,素质,友好,包容。如果你遵从的这种修养,那么你才能明白”跪地为奴,起身为友“的真实含义。
3,慎独:其本意是哪怕一个人独处也要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而圈子里面慎独就好像是藏在内心的ssc原则。
多数圈内外的人对字母圈子定义是“俗”,要颠覆认知的去推行儒谈何容易?是啊!谈何容易。但近在咫尺的案例却也时刻告诉我一切皆有可能,就比如捆绑束缚与绳艺的微妙转化。
众所周知捆绑束缚原本针对的是罪犯,然后变成了我们熟知字母圈bd(Bondage Discipline),但是随着一些先行者的正确尝试, 绳艺逐渐变成可以公开活动的一种艺术行为!比如日本绳艺术家hajime kinoko他的作品被众多人接受,当然国外也不乏这类先驱!所以你可以发现这些利好性的改变对小众文化是一种生存周期的延续!
文末:部分读者看完本文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字母圈群体决定了圈子本质,如果背道而驰去寻求大众的接纳是否是偏离本质?”对此我认为的观点是圈子的群体构成复杂,我们应该撇弃掉极端,病态,保留儒雅,至少任何圈层的存在无法和社会脱节,而中国是崇尚儒家文化,那怕是明面上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