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MUHOME
直面内心,勇于自目。专注亚文化领域!

依恋类型:理解而非标签

2025-07-31

安全型、焦虑型、恐惧型、疏离型,这四种依恋人格为人所熟知,但严格来说,很少有人完全契合其中某一种。实际上,每个人对 “回避亲密” 和 “忧虑被弃” 的感受程度不同,依恋模式也会呈现出独特性 —— 可以说,每个人的依恋状态都是特殊的,不存在完全统一的模板。

然而,人们总习惯将自己套入这四种类型中。一种可能是,我们渴望通过这种 “归类” 获得某种安稳感,用 “特殊的依恋类型” 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却在不知不觉中混淆了因果。

我的意思是,我们的行为终究是由自己决定的,而非被 “依恋类型” 所支配。用依恋类型来解释自身行为,看似找到了解释,实则像掩耳盗铃 —— 本质上是不愿跳出舒适圈,不想直面并解决当下的问题。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却并非可取之举,因为过度依赖这种防御,可能会阻碍我们发展健康的关系。

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看清那些潜藏的心理防御机制。只有先理解它们,再尝试调整,才有可能解决现存的矛盾;否则,很容易在相似的困境中重蹈覆辙。

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说:“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客观环境或许有其不可变性,但思想的主动权始终在自己手中。与其困在 “类型标签” 里,不如相信自己有选择和改变的力量。